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

基本資料表

李政軒 (Cheng-Hsuan Li)
(04)2218-3521、(04)2218-3911
(04)2218-3520
李政軒 (Cheng-Hsuan Li)

教師

專任教授
卓越講座教授兼校務中心主任、 國際及兩岸事務暨研究發展處代理處長
星期五 第6節-第9節
圖形識別、統計學習、機械學習、數位學習、科技輔助自主學習、運算思維、合作問題解決、自動計分、無參數認知診斷
1. 蔡佩玲、李政軒、洪士彥(2023)。基於潛在語義分析和非精熟概念之適性英語影片推薦學習系統。測驗學刊,70(2),133-166。(TSSCI)。
2. 郭伯臣、李政軒、黃淇瀅(2021年03月)。利用Google BERT提升中文寫作自動評分之準確率。測驗學刊,68(1), 53-74。(TSSCI)。本人為通訊作者。
3. 賈志琳、李政軒(2020年12月)。人工智慧的實踐:對話式日語學習智慧家教系統進行日語補救教學之研究。教育實踐與研究,33(2), 1-42。(TSSCI)。
4. 李政軒、謝佩鈞、劉志勇(2020年06月)。適用於小班教學現場之部分連結神經網路認知診斷模式。測驗學刊,67(2), 145-166。(TSSCI)。科技部:106-2511-S-142-003-MY3。本人為第一作者、通訊作者。
5. 蕭文君、黃燕如、李政軒、吳慧珉(2020年05月)。素養導向數位學習。師友雙月刊,620,22-27。
6. 葉晉源、賴宗宏、李政軒、郭伯臣(2020年02月)。科技輔助自主學習-以使用適性教學平台因材網為例。屏縣教育季刊,80,19-26。本人為通訊作者。
7. 吳慧珉、林巾凱、李政軒、楊舒茹(2019年12月)。幼兒中文視動整合與視知覺成長模式之探究。測驗學刊,66(4), 429-452。(TSSCI)。
8. 何宗融、李政軒、劉志勇(2016年12月)。太極八法電腦化自動評量系統。測驗學刊,63(4), 253-285。(TSSCI)。科技部:103-2221-E-142-003-MY3。本人為通訊作者。
9. 李政軒(2016年06月)。無參數加權認知診斷模式。測驗學刊, 63(2), 133-152 。(TSSCI)。科技部:103-2221-E-142-003-MY3。本人為第一作者、通訊作者。
1. Cheng-Hsuan Li, Yi-Jin Ju, and Pei-Jyun Hsieh (2022, May). A Nonparametric Weighted Cognitive Diagnosis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on Remedial Instruction in a Small-Class Situation. Sustainability, 14(10), 5773. https://doi.org/10.3390/su14105773. (SSCI, Q2, Environmental Studies).
2. Cheng-Hsuan Li, Pei-Ling Tsai, Zhi-Yong Liu, Wen-Chieh Huang, and Pei-Jyun Hsieh (2021, Jul). Exploring Collaborative Problem Solving Behavioral Transition Patterns in Science of Taiwanese Students at Age 15 According to Mastering Levels. Sustainability, 13(15), 8409. https://doi.org/10.3390/su13158409. (SSCI, Q2: Environmental Studies). MOST 103-2511-S-142-012-MY3. 本人為第一作者、通訊作者.
3. Chia-Ching Yuan, Cheng-Hsuan Li, and Chih-Cheng Peng (2021, Jun). Development of mobile interactive courses based on 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hatbot on the communication software LINE.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DOI: 10.1080/10494820.2021.1937230. (SSCI, 96/263, EDUCATION & EDUCATIONAL RESEARCH).
4. Bor-Chen Kuo, Chen-Huei Liao, Kai-Chih Pai, Shu-Chuan Shih, Cheng-Hsuan Li, & Magdalena Mo Ching Mok (2020, Oct). Computer-Based Collaborative Problem-Solving Assessment in Taiwa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40(9), 1164-1185. (SSCI, 131/263, EDUCATION & EDUCATIONAL RESEARCH).
5. Li-Hui Lin, Cheng-Hsuan Li, Sheng Yang, Shao-Zi Li, & Yi Wei (2019, Dec). Automated classification of Wuyi rock tealeaves based on support vector machine. Concurrency and Computation: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31(23), e4519, DOI: 10.1002/cpe.4519. (SCIE, 61/108, Computer Science, Software Engineering; 55/108, Computer Science, Theory & Methods).
6. Cheng-Hsuan Li, Huey-Min Wu, Bor-Chen Kuo, Yu-Mao Yang, Chin-Kai Lin, and Wei-Hsiang Wang (2018, Mar). The validity of computerized visual motor integration assessment using Chinese basic strokes.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26(8), 1074-1089. (SSCI, 74/243, EDUCATION & EDUCATIONAL RESEARCH). MOST 101-2410-H-142-005-MY3. 本人為第一作者.
7. Cheng-Hsuan Li, Pei-Jyun Hsieh, and Li-Hui Lin (2018, Jan). A Fast and Automatic Kernel-based Classification Scheme: GDA+SVM or KNWFE+SVM.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34(1), 103-121. (SCIE, 150/155, COMPUTER SCIENCE, INFORMATION SYSTEMS). MOST 103-2221-E-142-003-MY3. 本人為第一作者、通訊作者.
8. Tsung-Jung Ho, Kuei-Ting Chou, Cheng-Hsuan Li, Bor-Chen Kuo, and Tzung-Chi Huang (2018, Jan). Quantitative Motion Analysis of Tai Chi Chuan: The Upper Extremity Movement. 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1-9. (SCIE, 94/162, BIOTECHNOLOGY & APPLIED MICROBIOLOGY).
9. Cheng-Hsuan Li and Zhi-Yong Liu (2017, Oct). Collaborative Problem-Solving Behavior of 15-Year-Old Taiwanese Students in Science Education. EURASIA Journal of Mathemat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13(10), 6577-6595. (SSCI, 147/235, EDUCATION & EDUCATIONAL RESEARCH). MOST 103-2511-S-142-012-MY3. 本人為第一作者、通訊作者.
10. Huey-Min Wu, Cheng-Hsaun Li, Bor-Chen Kuo, Yu-Mao Yang, Chin-Kai Lin, & Wei-Hsiang Wane (2017, Aug). Validity of the growth model of the ‘computerized visual perception assessment tool for Chinese characters structures’.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67, 71-81. (SSCI, 8/40, EDUCATION, SPECIAL). MOST 101-2410-H-142-005-MY3.
11. Chih-Ling Chia, Wei-Hsu Chen, Mong-Te Wang, and Cheng-Hsuan Li (2017, Jul). An Effective Model to Analyze Students’ Misconceptions in Learning. Frontier Computing: Theory,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FC 2016, 422, 483-490.
12. Cheng-Hsuan Li, Hsin-Hua Ho, Bor-Chen Kuo, Jin-Shiuh Taur, Hui-Shan Chu, and Min-Shian Wang (2015, Feb). A semi-supervised feature extraction based on supervised and fuzzy-based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for hyperspectral image classification. Applied Mathematics & Information Sciences, 9(1L), 81-87. NSC 100-2628-E-142-001-MY3. 本人為第一作者、通訊作者.
13. Bor-Chen Kuo, Hsin-Hua Ho, Cheng-Hsuan Li, Chih-Cheng Hung, Jin-Shiuh Taur (2014, Jan). A kernel-based feature selection method for SVM with RBF kernel for hyperspectral image classification. 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s and Remote Sensing, 7(1), 317-326. (SCIE, 21/249, ENGINEERING, ELECTRICAL & ELECTRONIC; 11/46, GEOGRAPHY, PHYSICAL; 5/24, IMAGING SCIENCE & PHOTOGRAPHIC TECHNOLOGY; 5/27, REMOTE SENSING). NSC 100-2628-E-142-001-MY3.
14. Cheng-Hsuan Li, Bor-Chen Kuo, Chin-Teng Lin, and Chih-Sheng Huang (2012, Mar). A spatial-contextual support vector machine for remotely sensed image classific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50(3), 784-799. (SCI, 13/242, ENGINEERING, ELECTRICAL & ELECTRONIC; 10/76, GEOCHEMISTRY & GEOPHYSICS; 2/27, REMOTE SENSING). NSC 100-2628-E-142-001-MY3. 本人為第一作者.
15. Cheng-Hsuan Li, Yu-Chien Li, Bor-Chen Kuo, Jeng-Fu Liu, Hisao-Yun Huang (2012, Feb). SVM self-contained variable importance measure for credit scoring. ICIC Express Letters, vol. 6, no. 2, P.389-P.394. (EI). 本人為第一作者.
16. Cheng-Hsuan Li, Hsin-Hua Ho, Yu-Lung Liu, Chin-Teng Lin, Bor-Chen Kuo, and Jin-Shiuh Taur (2012, Jan). An automatic method for selecting the parameter of the normalized kernel function to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8(1), 1-15. (SCIE, 121/132, COMPUTER SCIENCE, INFORMATION SYSTEMS). NSC 100-2628-E-142-001-MY3. 本人為第一作者.
17. Cheng-Hsuan Li, Bor-Chen Kuo, and Chin-Teng Lin (2011, Feb). LDA-based clustering algorithm and its application to an unsupervised feature extrac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 19(1), 152-163. (SCI, 5/111, COMPUTER SCIENC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8/244, ENGINEERING, ELECTRICAL & ELECTRONIC). NSC 99-2221-E-142-002. 本人為第一作者.
18. Chin-Kai Lin, Huey-Min Wu*, Bor-Chen Kuo, and Cheng-Hsuan Li (2010, Aug). Validity and internal consistency reliability of a computerized test to assess prone extension in children ages four to six years. 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 111(1), 199-209. (SSCI, 77/81, PSYCHOLOGY, EXPERIMENTAL). NSC 99-2410-H-142-007.
19. Bor-Chen Kuo, Cheng-Hsuan Li, and Jinn-Min Yang (2009, Apr). Kernel nonparametric weighted feature extraction for hyperspectral image classific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47(4), 1139-1155. (SCI, 34/246, ENGINEERING, ELECTRICAL & ELECTRONIC; 17/75, GEOCHEMISTRY & GEOPHYSICS; 4/21, REMOTE SENSING).
20. Cheng-Hsuan Li, Wen-Chun Wang, Bor-Chen Kuo, and Chih-Cheng Hung (2008, Sep). A novel fuzzy weighted c-means method for image classific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uzzy Systems, 10(3), 168-173. (SCIE). 本人為第一作者.
21. Hsin-Hua Ho, Cheng-Hsuan Li, and Bor-Chen Kuo (2007, Dec). An adaptive nearest neighbor classifier based on nonparametric separability.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12(4), 291-302. (TSCI).
22. Bor-Chen Kuo, Hsin-Hua Ho, Cheng-Hsuan Li, and Ya-Yuan Chang (2006, Dec). A novel nearest neighbor classifier based on adaptive nonparametric separability.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4304/2006, 204-213. NSC 95-2221-E-142-002.
23. Bor-Chen Kuo and Cheng-Hsuan Li (2005, Dec). Kernel nonparametric weighted feature extraction for classification.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including subseries Lecture Note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Lecture Notes in Bioinformatics), 3809 LNAI, 567-576. (SCIE, 70/79, COMPUTER SCIENC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or-Chen Kuo, Jinn-Min Yang, and Cheng-Hsuan Li. Chapter 16. Remote sensing data classification with kernel nonparametric feature extractions. Kernel Methods for Remote Sensing Data Analysis (ISBN: 978-0-470-72211-4). Wiley-Blackwell (an imprint of John Wiley & Sons Ltd). Nov, 2009: 376-399.
1. 林辰訊、李政軒(2023)。大一新生持續就讀意願模型預測基於決策樹分析。2023教育高階論壇國際研討會暨中國測驗學會年會,臺南市,國立臺南大學。
2. 曾韻如、陳志鴻、李政軒(2023年12月)。整合適性化分析與大數據之虛擬實境角色扮演遊戲對學生科學學習成效之影響。2023自主學習節研討會。
3. 李政軒(2022年12月)。當測驗碰到人工智慧--營造生生有陪伴的數位學習 環境。2022中國測驗學會年會暨學術推廣工作坊,臺南遠東香格里拉飯店。
4. 林剛仲、林于茜、李政軒(2022年12月)。透過無參數加權認知診斷模式結合 因材網進行補救之學生單元技能成長分析。2022中國測驗學會年會暨學術推廣工作坊,臺南遠東香格里拉飯店。
5. 魏婉茹、許皓韋、李政軒(2022年12月)。導入合作問題解決結合學生小組討 論模式之學習成效分析。2022中國測驗學會年會暨學術推廣工作坊,臺南遠 東香格里拉飯店。國科會:110-2511-H-142-006-MY2。
6. 鍾翔宇、李政軒、陳志鴻(2022)。應用教育機器人對學生的程式設計學習動機與運算思維之影響。2022自主學習節暨數位學習行為分析研討會,高雄。
7. 彭楷雁、李政軒(2021年11月)。結合動態評量之英語教學機器人課程設計。2021中國測驗學會年會暨學術推廣工作坊,線上。
8. 林昌璟、李政軒(2021年11月)。PISA創造性思維視覺表達自動計分模式開發。2021中國測驗學會年會暨學術推廣工作坊,線上。
9. 李政軒(2021年07月)。人工智慧適性學習輔助系統因材網。第十二屆全球華人探究學習創新應用大會(GCCIL 2021),線上。本人為第一作者、通訊作者。
10. 周偉祥、許天維、 李政軒(2021年05月)。基於無參數加權認知診斷模式與次序理論之異質性分組模型。2021 全球華人教育資訊與評估研討會,臺中教育大學,臺中。科技部:109-2511-H-142-004。
11. 姚子健、李銘峰、李政軒(2021年05月)。以眼動資料分析觀展行為之差異-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 館之特展展版為例。2021全球華人教育資訊與評估研討會,臺中教育大學,臺中。
12. 廖家輝、許天維、 李政軒(2021年05月)。社會領域評量對核心素養達成率的轉換分析。2021 全球華人教育資訊與評估研討會,臺中教育大學,臺中。
13. 蔡佩玲、李政軒(2021年05月)。科技輔助自主英語學習和教學。2021 全球華人教育資訊與評估研討會,臺中教育大學,臺中。
14. 陳敬、李政軒(2021年05月)。無參數認知診斷 Google 試算表外掛程式實作。2021 全球華人教育資訊與評估研討會,臺中教育大學,臺中。科技部:109-2511-H-142-004。
15. 陳冠志、許天維、 李政軒(2021年05月)。多點部份給分 SP 表分析法在大學微分計算試題之初探。2021 全球華人教育資訊與評估研討會,臺中教育大學,臺中。
16. 林昌璟、蔡如嵐、李政軒(2021年03月)。PISA創造思考社會問題解決創意構想與評價與改良他人的構想自動計分模型開發。第16屆台灣數位學習發展研討會(TWELF 2021),宜蘭大學,宜蘭。
17. 吳聆彤、李政軒(2020年10月)。基於動態評量 Zenbo 機器人之國小四年級社會科課程設計。2020中國測驗學會年會暨學術推廣工作坊議程,臺北淡水將捷金鬱金香酒店。
18. 姚子健、朱怡瑾、李政軒(2020年10月)。運算思維x數學面積估算課程設計。第二十六屆TANET 2020臺灣網際網路研討會,國立臺灣大學,臺北。
19. 彭璽娉、洪翊倫、李政軒(2020年10月)。探究教學、因材網之自然科社會共享學習調解課堂教學成效分析。2020中國測驗學會年會暨學術推廣工作坊議程,臺北淡水將捷金鬱金香酒店。
20. 李政軒、紀承瑋(2020年10月)。中文閱讀文本合適年段判定模式開發與系統建置。2020中國測驗學會年會暨學術推廣工作坊議程,臺北淡水將捷金鬱金香酒店。
21. 李彥如、李政軒(2020年03月)。結合適性學習平台「因材網」之自然科探究式教學。第十五屆台灣數位學習發展研討會(TWELF 2020),新竹交通大學。
22. 黃志堅、楊智為、李政軒(2020年03月)。利用Scratch學習數學時間乘法單元。第十五屆台灣數位學習發展研討會(TWELF 2020),新竹交通大學。科技部:106-2511-S-142-003-MY3。
23. 侯修聖、石苑鈞、李政軒(2019年12月)。導入Zenbo機器人之國小六年級記敘文課程設計與實作。2019中國測驗學會年會,臺北,臺灣。
24. 盧致宇、陳泰銘、李政軒(2019年12月)。同時利用無參數加權認知診斷模式與錯誤類型診斷模式 進行自然科「直線運動」單元補救教學。2019中國測驗學會年會,臺北,臺灣。
25. 魏甄、陳雅萍、李政軒(2019年12月)。適性教學平台因材網搭配無參數加權認知診斷之補教教 學成效分析。2019中國測驗學會年會,臺北,臺灣。
26. 謝佩鈞、劉志勇、李政軒(2019年05月)。無參數加權認知診斷模式於因材網個人或整體學生學習曲線分析。2019全球華人教育資訊與評估研討會,臺中教育大學。科技部:106-2511-S-142-003-MY3。
27. 陳芷渝、李政軒(2019年05月)。學思達教學法應用於八年級英文閱讀理解與學習態度之實驗研究。2019全球華人教育資訊與評估研討會,臺中教育大學。
28. 陳品吉、廖晨惠、李政軒、朱怡瑾(2019年05月)。導入Zenbo機器人之高職智能障礙生分數乘法課程設計與實作。2019全球華人教育資訊與評估研討會,臺中教育大學。
29. 廖惠雯、李政軒(2019年03月)。建置「多邊形」幾何之一對一對話式智慧家教系統。第十四屆台灣數位學習發展研討會(TWELF 2019),雲林科技大學。
30. 李政軒、劉志勇(2019年03月)。深度學習診斷模式在小班教學之診斷成效分析。第十四屆台灣數位學習發展研討會(TWELF 2019) ,雲林科技大學。科技部:106-2511-S-142-003-MY3。本人為第一作者、通訊作者。
31. 蔡佩玲、洪士彥、李政軒(2018年10月)。應用學生作答反應之適性化影片推薦系統於英語教學之成效分析。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心理與教育測驗學術研討會暨中國測驗學會年會,日月潭教師會館,南投。
32. 謝佩鈞、陳芷渝、李政軒(2018年10月)。無參數加權迷思概念診斷模式。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心理與教育測驗學術研討會暨中國測驗學會年會,日月潭教師會館,南投。科技部:106-2511-S-142-003-MY3。本人為通訊作者。
33. 李政軒、謝佩鈞(2018年03月)。基於點二系列相關鑑別度指標之無參數認知診斷模式。第十三屆台灣數位學習發展研討會(TWELF 2018),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灣。科技部:106-2511-S-142-003-MY3。本人為第一作者、通訊作者。
34. 李泉盛、朱怡瑾、洪士彥、李政軒(2017年12月)。應用認知診斷模式進行補習班能力編班。2017全球華人教育資訊與評估研討會暨中國測驗學會年會,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35. 楊琳雅、李政軒(2017年12月)。利用無參數加權認知診斷模式進行個人化補救教學。2017全球華人教育資訊與評估研討會暨中國測驗學會年會,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36. 洪士彥、蔡佩玲、李政軒(2017年12月)。基於學生作答反應之英文教學影片推薦系統。2017全球華人教育資訊與評估研討會暨中國測驗學會年會,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37. 張巽能、陳弓賢、李政軒(2016年12月)。就學區自動規劃研究。中國測驗學會2016年會暨心理與教育測驗學術研討會,臺中教育大學。科技部:103-2221-E-142-003-MY3。本人為通訊作者。
38. 陳鈺玲、簡名儀、李政軒(2016年12月)。英文自學影片推薦系統。中國測驗學會2016年會暨心理與教育測驗學術研討會,臺中教育大學。科技部:103-2511-S-142-012-MY3。本人為通訊作者。
39. 黃玟捷、楊林雅、李政軒(2016年12月)。探索臺灣15歲學生在科學情境人機選擇對話模式下合作問題解決之行為。中國測驗學會2016年會暨心理與教育測驗學術研討會,臺中教育大學。科技部:103-2511-S-142-012-MY3。
40. 劉志勇、林侑萱、李政軒(2016年09月)。臺灣學生科學情境合作問題解決之行為模式分析。第十二屆海峽兩岸心理與教育測驗學術研討會,貴陽,中國。科技部:103-2511-S-142-012-MY3。本人為通訊作者。
41. 李政軒(2016年09月)。臺灣線上合作問題解決評量系統。第十二屆海峽兩岸心理與教育測驗學術研討會,貴陽,中國。科技部:103-2511-S-142-011-MY3。本人為第一作者、通訊作者。
42. 林宜儂、許瑞玲、李政軒、郭伯臣(2015年11月)。科學情境合作問題解決試題技能編碼方式與行為模式分析。2015 TWELF 第十一屆台灣數位學習發展研討會,高雄,臺灣。科技部:103-2511-S-142-012-MY3。本人為通訊作者。
43. 林宜儂、李政軒(2014年12月)。以滑輪組與倒水問題為情境之合作問題解決試題開發。2014年會暨心理與教育測驗學術研討會,臺中教育大學,臺灣。科技部:103-2511-S-142-012-MY3。本人為通訊作者。
44. 謝佩鈞、林宜儂、李政軒、郭伯臣(2014年12月)。Generalized RBF核化函數參數自動挑選法。中國統計學社103年社員大會暨統計學術研討會(2014國際統計學術研討會),新竹交通大學。科技部:103-2221-E-142-003-MY3。本人為通訊作者。
45. 張志昇、謝佩鈞、郭伯臣、李政軒(2014年11月)。基於Voronoi Diagram之半監督局部區別分析法。2014 中華民國航太學會學術研討會 (2014 AASRC Conference),臺南市東區,臺灣。科技部:100-2628-E-142-001-MY3。本人為通訊作者。
46. 謝佩鈞、李政軒、郭伯臣(2014年11月)。基於廣義區別分析與支撐向量機之自動化核化分類機制。2014 中華民國航太學會學術研討會 (2014 AASRC Conference),臺南市東區,臺灣。科技部:102-2218-E-142-001。本人為通訊作者。
47. 劉志勇、郭伯臣、何宗融、李政軒(2014年04月)。太極拳自動化評量系統 -以太極八法正面動作為例。2014資訊科技國際研討會(AIT 2014),臺中,臺灣。
48. 張志昇,陳愷謦,郭伯臣,李政軒(2013年11月)。不變子空間區別分析法。102年統計學術研討會。國科會:102-2218-E-142-001。本人為通訊作者。
49. 李政軒,陳愷謦,郭伯臣,黃孝雲(2013年11月)。廣義區別分析合函數參數自動挑選法。102年統計學術研討會。國科會:102-2218-E-142-001。本人為第一作者、通訊作者。
50. 郭伯臣,張志昇,李政軒,黃孝雲(2013年11月)。多類別支撐向量機特徵篩選法。102年統計學術研討會。國科會:102-2218-E-142-001。本人為通訊作者。
51. 陳弘旻,李政軒,郭伯臣(2013年11月)。基因演算法於多向度試題反應理論之系統組卷相關研究。2013 數位學習國際研討會:21 世紀學習科技趨勢。本人為通訊作者。
52. 陳愷謦, 李政軒, 楊裕貿, 林巾凱, 郭伯臣(2013年11月)。電腦化視知覺測驗之編製。中國測驗學會2013年會暨心理與教育測驗學術研討會,臺中教育大學。
53. 劉志勇、郭伯臣、何宗融、李政軒、蔡椀婷(2013年05月)。太極拳自動化評量系統-以太極八法側面與背面動作為例。2014 資訊技術應用與管理研討會,高雄,中華民國。
54. 余韋任, 李政軒, 郭伯臣, 何宗融, 梁文敏, 蔡椀婷(2012年05月)。太極八法電腦化動態評量系統之開發。第六屆智慧型系統工程應用研討會。本人為通訊作者。
學年度計畫名稱參與人計畫期間補助/委託或合作機構
112生生有數學學習夥伴—開發基於AutoTutor、認知診斷與自然語言理解之數學共同調節學習夥伴2023-08~國科會
110科技輔助數學自我調節學習--子計畫二:基於TRU框架、APOS理論與CPS技能框架 之科技輔助數學自我調節學習(2/3)(3/3)2021-08~2023-07科技部
110感覺干擾在動作表徵的抑制效應與感覺統合功能的相關2021-08~2023-07科技部
109科技輔助數學自我調節學習-科技輔助數學自我調節學習的評量與平台開發(總計畫及子計畫一)2020-08~2023-07科技部
109科技輔助數學自我調節學習-基於TRU框架、APOS理論與CPS技能框架之科技輔助數學自我調節學習(子計畫二)2020-08~2021-07科技部
106發展聽覺-動作整合電腦化評量工具編製之研究2017-08~2019-07科技部
106國小平面幾何對話式智慧家教系統建立2017-08~2019-07科技部
106運算思維X數學教育--子計畫二:結合運算思維之國小特殊教育的數學問題解決課程開發與成效分析2017-08~2020-07科技部
106運算思維X數學教育--子計畫一:結合運算思維之國中小數學合作問題解決課程開發與成效分析2017-08~2020-07科技部
105輔助數學學習之對話式智慧家教系統-子計畫四:國小平面幾何對話式智慧家教系統建立2016-08~2017-07科技部
105輔助數學學習之對話式智慧家教系統-子計畫三:數學解題歷程與算則之對話式智慧家教系統建置與成效分析2016-08~2019-07科技部
姿勢-動作運用計畫電腦化評量工具編製、並探討感覺統合團體訓練在基本筆畫視動整合動作控制模式的成效2015-08~2017-07科技部
1033D太極拳電腦化自動評量與學習系統2014-08~2015-07科技部
103子計畫二:以AutoTutor及ECD為基礎的科學情境線上合作問題解決評量系統建構2014-08~2017-07科技部
103高光譜遙測影像特徵萃取法之廣義形式與其核函數參數挑選機制2014-08~2017-07科技部
102高光譜遙測影像核化分類機制與系統2013-10~2014-09國科會
學校名稱國別系所學位起迄年月
交通大學電機學院臺灣電控工程研究所 工學博士2007-09~2012-01
中興大學臺灣應用數學系理學碩士2001-09~2003-06
中興大學臺灣應用數學系理學學士1997-09~2001-06
服務機關名稱單位職務期間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資訊與測驗統計研究所教授兼所長2021-08~
全球華人教育資訊與評估學會理事長2020-08~
台灣地球觀測學會理事2019-07~
中國測驗學會常務理事 2019-01~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資訊與測驗統計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2018-08~2021-07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資訊與測驗統計研究所副教授 2017-08~2018-07
台灣地球觀測學會副秘書長2016-07~2018-07
中國測驗學會理事 2014-12~2018-12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資訊與測驗統計研究所助理教授2013-08~2017-07
中國福建武夷學院數學與計算機學院副教授2013-03~2013-07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2012-02~2013-01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行政助理(校務基金進用人員)2008-08~2011-07
僑光科技大學通識中心兼任教師2008-08~2011-07
逢甲大學應用數學系短期專任講師2006-08~2008-07
國立中興大學應用數學系教學助教 2004-08~2006-07
巨匠電腦兼任講師2003-12~2004-12